笔趣阁小说网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小说网 > 大明求生记 > 第三百九十二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(上)

第三百九十二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(上)

推荐阅读:

战马也有好坏,比如,在宋朝与金朝、蒙古,以及蒙古与金朝的战争中,战马的数量与素质,曾经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。宋朝骑兵在女真铁骑面前不堪一击,而女真铁骑遇到蒙古骑兵又节节败退,这是为什么。

与蒙古、金朝骑兵相比,宋朝的骑兵总显的不值一提。由于没有产马地以及高质量的战马,宋朝在与辽、金、西夏、蒙的战争中,一直处于被动防守地位。

两宋时期,中原王朝以茶马治边,即用南方生产的茶叶来换取西南地区出产的战马,这条西南地区的国际商贸通道,也被称为“茶马古道”。它虽然不是起于宋朝,但却在两宋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,盛极一时。可是,由于西南地区交通不便,运输困难,茶马贸易所得战马,亦无法应付与金、蒙的作战需要。南宋的骑兵质量越来越差。

目前鞑靼的战马可多是蒙古马,蒙古马虽然体型不大,但却可以吃苦耐劳,长时间奔跑,适合骑士们长途奔袭、急速行军。当蒙军骑兵出征时,可以一次带好几匹马换骑,这更增强了其续航能力。

这一次麻黄塔设伏可不是双方对阵那样,而是全部分散开来,以营、连为单位各自作战,在当前可没有什么电话、对讲机、无线电什么,分散各自作战都是依靠人传话,所以战前规定,放过鞑靼主力,劫掠后队辎重及被俘获的百姓。

此时胆大妄为的章子俊把东胜卫及府谷的人马汇合,在麻黄塔设伏,麻黄塔这个地方地势复杂,其中有三条河流汇集,河道非常曲折,此时鞑靼人马已经到达纳林川边,从准格尔老山沟往北,必经三川汇集之地麻黄塔。

京城,《大明科技报》又发文章“宜将剩勇追穷寇”,继东胜卫后一举收回云川卫,玉林卫、镇虏卫。本报从前线送来的消息,明军夜袭乌兰沟的鞑靼大军,鞑靼七万人马溃败逃亡中,在这场战斗中鞑靼虽然败退,一月前从京城出师的三千士兵在守城时英雄作战死伤大半,东胜城失守被破城,驻守太监季融下落不明。后在兵部侍郎曹参、主事吴夏中及平安伯的乡勇军反击之下,鞑靼溃败逃亡。

目前鞑靼已经溃不成军,各自逃命,平安伯大手一挥说道:“这一次要把鞑靼赶出整个黄河流经地方,黄河是大明的母亲河,绝不能被敌对势力及外族所控,建议朝廷重新恢复云川卫,玉林卫、镇虏卫。还要收复英明神武的太祖七次远征漠南之举,大明的疆域是在贝加尔湖,完成当年太祖未完成的事业,复我中华之疆域。凡是阻碍大明伟大夙愿之人,就是大明的敌人,国家败类、民族的罪人,......。”

内阁谢迁拿着这份报纸说道:“平安伯这是要做什么?玉卮无当,虽宝非用,侈言无验,虽丽非经。”

李东阳道:“于乔,报纸上的文章说说而已,当不得真,可是平安伯的事真的不好办,但愿大明没有王莽,可是人家是大义在先,高举太祖未竟之事,朝廷也不好反对,谁人阻碍就是秦桧第二。吾已让陛下召见平安伯,这些年来朝廷有亏于他,论资历也该是机辅也,请个封赏罢。”

刘健已着兵部马文升,调京营都督杨玉再派兵,出大同,抵止鞑靼小王子在大同的三万军队,阻断达延汗的败军兵危大同。

正当此时京师、真定、宁夏、榆林、镇番、灵州、太原、海丰等处地震,震中山西屯留,朝廷急慌,调南军入延绥,真定、太原补充防御。

达延汗七万大军在沙圪堵村汇集后,继续往北撤军,在这段时间里,章子俊的兵马也没有闲着,调集所有火炮兵力在麻黄塔设伏,等待鞑靼大军的到来。

大军移动可不是一字长蛇行军,而是方圆百里内多路蜿行,鞑靼兵游骑四出,所到之处成不毛之地,寸草不生,所有能搬动的东西都成为鞑靼兵的目标,搬不动的就烧光,就像是一场龙卷风,这就是兵灾。在古代物资匮乏,所有东西都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寒冬作准备,要不然很难能熬过天气的严寒。

为何鞑靼人不事生产,只知抢掠,也是没法,当大雪封冻后,作为游牧的蒙古人,需要大量的粮食草料,还要生活必须的盐、茶、药材、铁及衣服,如果没有这些就活不过下一年,为了生存只能南下抢掠,几百年来每一次的南下,就是为了能生存繁衍下去。在冷兵器时代,马就是必要武器,而且还成为重要资源?古代马匹可不仅仅是单纯的坐骑,它能被称作“武器”是有原因的。在古代战争的文章中看到“马革裹尸”、“金戈铁马”、“马作的卢飞快”等和马有关系的词句,仿佛马是古代战争中的主角。其实除了人和兵器外,马的确是古代战争中最重要的战争资源。

点击下载,本站安卓小说APP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